彝族青年马黑:在乡村,学好技术才是硬道理
2022-05-26 23:18:11

养好一头牛,

如何改变一户贫困小农家庭?

一个公益机构,

如何参与及支持乡村产业发展?


1#



凉山州布拖县是一个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,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海惠执行的公益项目所在的拐乐村位于布拖县北部,平均海拔2400米,生态环境恶劣。


居住在高寒山区的人们,长期面对着许多问题:教育落后,长期缺乏可使用水源,生产方式落后,谋生手段单一。这些都促使了新一代的年轻人离开家乡,到外工作。


马黑有贵个头不高,黑瘦,但体格结实。他出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拐乐村,为了贴补家用,他十几岁便离开家,辗转于广州、深圳、上海多地打工,常年漂泊在外。结婚之后,为了和妻子阿比莫支作一起好好抚养孩子,马黑继续外出打工,阿比莫支作则在家务农养牛,照顾孩子和老人。


像马黑和阿比莫支作这样的家庭组合,在彝族山区很常见。妇女、老人及孩子留守在乡村,青壮男士外出打工,而依靠务农产生经济收益的乡村,又会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变得凋敝。


2#



疫情席卷下,让本来就处在流动中的基层劳动者们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中,不仅是经济,还有对于务工地域的归属感,以及要如何继续生活下去的困惑。

“不如回家吧。”

 

2021年,马黑33岁了,在外漂泊这么多年,他决心回到老家发展。但拐乐的产业发展很单一,人们还在用极为传统的方式养牛种地,赚取收入。又因为牛的品种不好,高寒山区种植条件有限,通过农牧得来的收入很微薄。回到了老家,马黑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

当时,妻子阿比莫支作正在参与海惠在拐乐村的布拖拐乐村乡村振兴项目,在项目资金支持下购买了新的母牛,也在跟着项目上的老师学习更科学的种养殖技术。


既然找不到工作,那就先和妻子一起好好养牛吧,马黑开始一心想把牛养好。“但是家里只有两头牛,靠养牛糊口还是不行的,毕竟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。需要经济开支啊。

在一次培训活动中,海惠项目邀请的技术人员赵同增老师了解到马黑的情况,加之海惠项目有意在村里培养想要学习的年轻人成为技术骨干,便问他是否愿意和项目上的培训老师邱老师学技术。


马黑欣喜极了,“如果能够学到一技之长,这样就可以长期在家照顾和支持家人了”。


就这样,马黑开始跟着邱老师学习动物养殖及繁育技术,逐渐成为了邱老师的“得意门生”。


3#

2022年4月22日早上6点多,马黑接到拐乐村一组养牛户日力莫日作的电话,说自家的母牛发生难产,牛犊自头天晚上到现在都没有生出来。马黑想到如果一直生不出来,牛犊和母牛都有危险,一头牛对老乡来说太重要了,他立马开车前往养牛户家看望。


经检查,此母牛为难产,小牛犊的头和一只前腿己露出阴门,还有一只前腿在肚里面。


给母牛做产后检查的马黑

好家伙,虽然跟着师傅学了不少,但一次还没自己上手操作的马黑哪见过这阵势,马上给邱老师拨去视频电话反映情况。邱老师见情况紧急,开始指挥马黑对母牛进行外阴消毒,带上长臂手套,把小牛露在外面的一条前腿和头塞回阴门内,然后手臂在阴门内寻找另一条前腿并拉出阴门外。


终于,小牛犊顺利产出,生产后的母牛也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

马黑和小牛犊


一头母牛是高寒山区的彝族同胞一整年的期待所在,户主日力莫日作看着和母牛依偎在一起的小牛,对着马黑连连道谢。


可以通过自己学习的技术,支持老乡的家庭养殖,马黑觉得很开心。“跟着邱老师学好技术,不仅可以帮助别人,也可以赚钱养家,非常感谢海惠项目的支持和培训。


邱老师在入户指导中

一头牛,一双手,从此自力更生。



海惠结合拐乐村的农户实际需求,以发展养殖产业为切入点,先给农户提供启动资金,购买优质肉牛,扩大养殖规模。有了优质品种的牛后,海惠会持续陪伴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。


通过各种养殖技能培训、邀请养殖专家入村开展技术服务等项目活动培养本土养殖骨干,通过互助组和合作社的组织、规划、服务等,实现小农户可持续的增收和发展。


如果你想支持海惠持续在乡村耕耘,支持人的成长与改变,欢迎你加入“云养一头牛”月捐计划。


每月一笔自定义金额,支持贫困农户学习种养殖课程,还将通过项目进度报告,了解海惠最新动态及项目进展~